内容详情

如何消除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

    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3‰增长到现在的4‰。据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最新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有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600万人,许多重性精神病患者都面临着双重挑战,即精神残疾和病耻感。
    病耻感,即疾病耻辱感,包括两个方面:1)公众的耻辱感是大众对精神病患者产生的保守、固定的反应,即社会的歧视和偏见。2)自我耻辱感是精神病患者不满于自身所处的疾病状态的一种偏见,自己感到耻辱、见不得人。
    由于社会上存在着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尽管近年来通过精神卫生知识宣教,情况有所好转,但多数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同情,受歧视现象仍很普遍。一旦患精神疾病后,由于患者和家属均存在“病耻感”,担心受人歧视,很多家属不能正视现实,不能面对甚至不敢承认患者患病的事实,抱着侥幸心理,找出各种原因和证据,否认、拖延或掩饰病情,甚至有的明知患有精神疾病,却避重就轻,不及时就诊治疗,缺乏科学态度,错过了最佳诊疗机会,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普遍存在的病耻感所带来的危害比任何一种疾病本身的危害更令人担忧。如何消除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呢?首先,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和科普宣传,让患者知道其实精神分裂症和心脏病,胃病一样,都有其生理基础,患者得病也是很无奈的,他们自己并不能左右,完全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是心地歹毒的人才得的。只要正规治疗,一样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痊愈。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旦得病很可能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是值得同情的人群。只有我们大家以人道精神关爱他们,用科学的态度研究疾病,才能战胜病魔,建立更加健康美好的社会。
    其次,做好宣传工作,使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意识到培养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一个好的开始。这就意味着:面对现实,即正视你的某位家人是精神疾病患者,你和其他家人情感上都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一现实。刚开始你可能会对家里发生的一切感到愤怒,困惑,失落,对患者的发生的变化感到悲伤。认识到这些并与其他人谈论你的情感和想法是非常重要。  
    另外,普及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对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同情,消除偏见与歧视,使得精神疾病患者消除“病耻感”。提高重点人群如:医生、媒体从业人员、政府官员及社区工作者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降低对精神病的歧视。建立和完善三级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精神科医生培训,发挥精神病康复治疗的社区作用,提高精神病人就治率。摆脱病耻感,才会有真正的心理健康!
    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精神健康与躯体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精神卫生问题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问题会发生,也可以解决。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